与上一篇文章之间,这篇文章的更新间隔了很久,一方面是我在大量地做个案,另外一方面是我在更深刻地探究抑郁症的预防及治疗。
今天写这么大一个标题,是想笼统地说一下,应该如何正确地面对抑郁症。我会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方面着重探讨。当然,怎么样治疗抑郁症肯定是绝大多数人最关心的部分。
抑郁症是什么?为什么有抑郁症?
之前已经从现有理论方面,描述过抑郁症的症状,但是它不是抑郁症的本质,只是想告诉大家,通过这些刻度来判断自己是否有抑郁症。在这里我想先跟大家推荐两本书,书名叫做《抑郁症的非药物疗法》、《安慰剂效应》。
我们大多数的人最大的误区,在于把抑郁症看成是了威胁的本身,我们认为它是天上掉下来的灾难,所以大多数人把治疗的重点,放在了如何消除抑郁症症状之上。
有一句话叫做“存在即合理”,我们人体所有的问题,出现都有其原因以及意义。抑郁症的出现,就是告诉我们“你的生活当中有一些不对劲的地方”。我们往往会为了达成一个目标,而费尽心思,我们判断一个目标是否该达成的标准,是“别人怎么说”“大众认为应该要怎样”,但是在追求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忽视了内心的声音。
那么内心的这种声音,会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醒我们,比如说梦境、压力,当我们认为,我们还应该要追寻现在在追寻,但实际上不符合心声的事情时,抑郁症就是心声的最后提醒手段。
我们面对着自己内心其实非常抗拒的事情,身体将其当做了威胁,然后调动了身体的防御系统——战斗逃跑反应,免疫系统的运作被抑制,大量的葡萄糖和脂肪被释放进入血管,身体做好了逃跑和战斗的准备,而且我们变得异常敏感,警惕着外界的威胁。
长期处于这种情况,我们就会变得易燥易怒,敏感不安,我们会做出极坏的预期,到了后期严重的时候,我们的免疫系统被破坏,免疫系统可能再也难以杀死癌细胞,而且我们得了高血压、高血脂,而且海马体一直浸泡在高浓度的皮质醇里,我们的记忆也受到了影响,我们开始恍恍惚惚,记忆力衰退。
所以我们能够发现,抑郁症和高血压高血脂一样,是长期面对压力的产物。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抑郁症虽然痛苦,但是它并不是一无是处。抑郁症就好像冷暖气团交汇的锋面,狂风暴雨,天气恶劣,而其本质,就像冷暖气团是相互挤压为了达到平衡一样,抑郁症也是人的内心为了达成平衡,拉扯过程中的副产品。
所以解决抑郁症的根本,在于平衡自己内心的诉求和现实。如果现实期望的确过高,那么就降低一些期望,如果事实情况的确糟糕,那么就努力改变现状。也就是说,抑郁症本身,其实是一个不用去过多恐慌的事情,它只是我们人在成长过程中,遇到问题,没想出好的解决办法前的正常状态。
如何治疗抑郁症
上面我们说了抑郁症的产生原因,其核心部分就是人体的“战斗与逃跑”反应,这一反应是由交感神经系统掌控的。与其相对应的,就是副交感神经系统,这是一个让人放松的系统。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解除压力源头,和调动副交感神经系统,来治疗抑郁症。
先说降低压力,抑郁症患者的主要压力来源,是来源于家庭、工作、学习,我们可以从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调整思维认知两个方面入手。我知道很多人想要找一个快速的方法来治疗自己的抑郁症,所以很多人首选的方式是服用药物,服用药物对于轻中度抑郁症患者来说几乎是无用的,而且对于青少年,药物是一个弊大于利的选择。药物会改变大脑,而且它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所有的问题遇到了,我要做的第一时间是找捷径,而非自己挣扎和努力”,如果说青少年习得了这种“偷懒”的方式,未来他们也必然为此付出代价。
所以药物应该被作为最后的手段,而非基础手段。
解除压力源头——举家庭为例
①调整思维:“我的父母不是完美的父母,但是他们养育了我,在他们的基础上,我继承他们的优点,补足他们的缺点,我要成为独立于他们存在的更好的人,而不是希望他们做的更好。”“我的父母也就是这样了,他们有很多的缺点,但是人就是这样的,能够成为好的父母是100分,我不能把100的标准当成是及格线来要求他们。”“我现在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我有的知识可能比我的父母还丰富,所以他们有错误的地方非常正常”
②提升能力:“去了解自己曾经讨厌的家人的生长背景,分析出他们性格的成因,增加自己对家人的共情。““提高自己的情绪智力,及情商,学会判断言语和心意的区别””学习亲密关系的处理方法,增加亲子间的良性沟通”
很多人想着,父母本应该是理解我们的,温柔地关爱我们的,我曾经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我特别不理解我父母对待我的方式,我觉得他们没有做到他们本应该做的事情,所以我心情就非常压抑,直到把自己折腾成百病缠身。那时候我心里就一直盼望着有一天,我的父母能够性格变异,突然就很理解我的诉求,实际上这根本就不可能,我用二十几年认清了这个现实,且接受了这个现实。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我还想挽救自己的生命,在彻底的绝望之后,我放弃了所有的期望,开始只是单纯的努力着。
后来是我自己长大了,开始主动理解父母,开始关心他们的心理需求,他们感受到了我对他们的理解,在我无数回劝架之下,他们学会了我的处理方式,而后他们才开始理解我,渐渐形成了我理想中的模式。父母的确是我们最早的老师和照顾者,所以如果我们一直把父母当成我们的老师和照顾者,那么当父母没有能力来照顾我们、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会非常委屈,认为自己没有得到本没得到的东西。
这个时候,我们要把注意力从反刍“为何父母总是无法达成自己的期望”之上,放到我能为“照顾自己、让自己成长”做什么事。当我们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所提升,再回过头来看父母,我们会发现,我们也可以是他们的老师和照顾者,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力量,然后他们也会回馈关爱和力量。
“父母不是不想成为好的父母,而是因为他们缺乏能力,我们可以拥有他们没有的能力,并且把这些能力教给他们。”
调动副交感神经系统——放松
放松可以让我们避免一直紧张着,让我们的身体状态达到平衡,虽然它不直接解决我们现实中的问题,但是它会有助于我们有更好状态和更充沛的精神来解决问题,而且放松得当,抑郁症的症状能够缓解很多。
放松的方式有非常多,比如冥想、运动、与宠物、做家务、和孩子打闹、听音乐、看一部喜剧、阅读、信仰宗教等等,都是放松的方式。自己能够接受,做了之后觉得轻松的方法,就是最好的。
关于药物
在药物这一点上,我想引用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先驱们的观念认为,曾经的心理学界一直在探寻人的心理问题,旨在解决症状,而非想要人的生活真正好起来,而药物正是这一理念的产物。想要生活变得美好和有希望,药物是做不到的。
我在重度抑郁的时候仍旧有学习和进步的能力,我在记忆衰退和精神恍惚中结束了高考,在极度的焦虑之中完成了职业生涯的起步工作,找到了相守一生的伴侣。
把我们困在黑暗中的,不是抑郁症,而是“抑郁症是一种会把你困在床上的病症,你只有吃药才能好起来”的无助想法,当吃药也无法缓解你的症状,为你的生活带来希望时,你就彻底绝望了,因为你被告知这世界上只有一条求生的道路。
这种想法不是现实,而是来自于药物制造商的洗脑,如果你自己就能够好起来,你就不会去买他们的药物了。我并非否认药物的作用,有很多人服用药物确实是有效果的,特别是重度抑郁症患者,所以我也曾经建议过我服药有效的来访者,可以考虑继续服用药物。
但这不意味着,吃药是必须的途径,甚至有1/3的患者,药物对于他们来说是无效的。很多抑郁症患者去医院做检查,他们大脑的神经递质并没有任何改变,而药物是作用于神经递质的,这等于药不对症。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抑郁症不吃药就好不起来纯属扯淡。不是因为我病情很轻,或者我捏造虚假故事,持有这种观点的专家学者,有过自愈经历的大有人在,只是这种思想还没在国内普及开来。
其实很多抑郁症最后都能够自愈,因为人总是越来越强大。我们会有糟糕的身体症状,但是我们仍旧有让自己好起来的能力。只要你不想被抑郁症打败,它就不会打败你,会打败你的,是你不愿意忍受着痛苦且继续前行的心理。
内心强大的人也会有抑郁症,在经历抑郁症过后,他们会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
詹姆斯·S.戈登(曾任美国白宫补充和替代医学政策委员会主席,精神病学家)
抗抑郁药物在缓解症状方面的效果,似乎只比惰性安慰剂好一点点,而且副作用很多,还有潜在的危险,但安慰剂显然是没有这些的。然而,无论是认知心理疗法,还是人际关系心理疗法(前者着重于自我挫败的思维方式,后者着重于解决与抑郁症相关的人际关系问题),抗抑郁药物似乎并非比短期心理治疗(10~12周更有效)
如果撇开生活中的种种因素来但看萨里特的症状,给她开药,用精神病学中广泛使用的一句特别倒胃口的话来说,就是试图“让她恢复到病前人格”,那么这似乎显得十分古怪,目光短浅,而且很不尊重她。也许,服药可以让她变得麻木,感觉不到痛苦,但或许她需要的就是痛苦,这样才能让她有感觉。药物也许会加固那道本该倒塌的墙,这道墙让她无法活的更充实,不能为自己而活。虽然,药物可能会带来短期的缓解,但也会模糊这样一种讯息——抑郁正在给她带来改变,也许会让她期内,从而无法作出能够转变她生活的改变。(意思是抑郁是自我成长转变的帮手,而药物将这个帮手拒之门外,让糟糕的生活无法改变)
马丁·塞利格曼(积极心理学之父、提出“习得性无助”理论、以最高票数当选美国心理协会主席)
为什么药物会有作用?你脑海中可能浮现出一个药物杀死外来入侵病菌的画面。我对药物的作用机制有不同的见解,这可能会帮助我们理解药物的阴暗面。在我的脑海中,药物是外来入侵者,就像疾病一样。你的身体把药物当成读物,你的免疫系统会动员起来抵抗它,这样行动的副作用之一就是这些活跃的防御体系正好把疾病消除了。药的真正副作用是控制疾病,而药的真正副作用是制造出另一个比较轻微的疾病,只是我们误把这个真正作用当成了副作用。
生物医学法和心理分析法一样,只对了一部分。的确有些抑郁症是由于大脑功能的不健全,而且有一些的确是遗传得来的。很多抗抑郁症药物对抑郁症患者有效,但药效很慢;电击疗法的效果比加快。这些疗法都有副作用,有相当多的抑郁症患者不能忍受这些副作用。此外,也有很多抑郁症患者不是因为遗传而得上抑郁症的,这样,抗抑郁症的药物对他们就没有效了。
最糟糕的是,生物医学的治疗法使得病人依赖外界的力量——药物。抗抑郁症药物并不会上瘾,病人不会像抽鸦片那样,抽不着时便痛苦不堪地犯瘾,但治疗成功的病人一旦不再吃药时,抑郁症又会卷土重来。治愈的病人不敢像平常人一样将他现在的快乐归功于自己,他只敢归功于药物。这造成了一个药物过量的社会,不用镇定剂心情就无法平静,不吃迷幻药就看不见美好。一个本来可以靠自己的力量解决的情绪困难,现在变成要靠外力来解决了。
·假如大多数的抑郁症比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分析师所想象的更简单。
·假如抑郁症不是一种病而只是严重的心情低落。
·假如你不是过去冲突的囚犯,而是眼前的困难引发了你的抑郁。
·假如你的抑郁症不能归罪于你的基因或是大脑生化的问题。
·假如抑郁症是由我们对生命中的悲剧或挫折所做的错误推论而引发的。
·假如抑郁症只有在我们面对挫折的原因有着悲观想法时才发生。
·假如我们可以舍去悲观而学习对挫折抱有新的、乐观的看法。
最后,推荐阅读书籍《活出最乐观的自己》、《菜根谭》
https://zhuanlan.zhihu.com/p/63577067